Home
清洗服務 - 陶氏_GE_海德能_東麗_世韓
納濾膜清洗技術介紹說明
發布時間:2022-11-22
納濾(NF)膜早期又稱為松散反滲透(Loose RO)膜,是80年代初繼典型的反滲透(RO )復合膜之后開發出來的。納濾膜的一個很大特征是膜本體帶有電荷性。這是它在很低壓力下仍具有較高脫鹽性能和截留分子量為數百有機物等的重要原因。膜清洗處理技術在當今社會生產的許多領域已經得到應用,社會效益也非常巨大,但也有一些像膜污染等問題制約著膜處理技術的進一步推廣使用。
納濾膜污染形成的主要機理
膜污染通常是指溶液中的溶質、膜以及溶劑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些復雜現象,主要包括膜面污堵、化學破壞以及細菌生長幾種情況。其一般性機理是:當截留的污染物質沒有從膜表面傳質回主體液流(進水)中,膜面上污染物質的沉淀與積累(這包括溶解性鹽和懸浮固體在膜表面的富集、膠體和可溶性高分子有機物的吸附與微生物的粘附生長以及新陳代謝產物形成的粘垢),使水透過膜的阻力增加,妨礙了膜面上的溶解擴散,從而導致膜產水量和水質的下降。同時,由于沉積物占據了鹽水通道空間,限制了組件中的水流流動,增加了水頭損失。實驗研究表明,這些沉積物可分別通過物理、化學及物理化學方法去除,因而膜產水量是可恢復的。
納濾膜清洗條件
清洗時機主要依據以下參數的變化來選擇:
(1)在正常給水壓力下,產水量較正常值下降10%~15%:
(2)為維持正常產水量,經溫度校正后地給水壓力增加10%~15%;
(3)產水水質降低10%~15%,透鹽率增加10%~15%:
(4)系統各段之間壓差明顯增加。
以上標準的基準條件,可考慮取自系統經過最初48h運行時的納濾膜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進水溫度降低,膜元件產水量也會下降,這是正常現象并非納濾膜的污染所致。預處理失效,壓力控制失常或回收率的增加也將會導致產水量的下降或透鹽率的增加。當觀察到系統出現問題時,此時膜元件可能并不需要清洗,應該首先考慮這類原因。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個月一次。如果1個月內清洗一次以上,需對納濾預處理系統做進一步調整和改善或者重新設計預處理系統。如果清洗頻率是每3個月一次,需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如果膜元件的性能降低至正常值的30%~50%時,清洗將不能完全恢復膜元件的性能,此時需考慮更換膜元件。
納濾膜清洗藥劑
納濾裝置常用的清洗劑主要有酸性清洗劑和堿性清洗劑。酸性清洗劑主要用于清除包括鐵污染在內的無機污染物,而堿性清洗劑用于清洗包括微生物在內的有機污染物。由于使用硫酸會引起硫酸鈣沉淀的危險,不應該選作清洗劑。最好采用膜系統的產水配置清洗液,當然在很多情況下也可以使用經過預處理的合格處理水來配置清洗液。原水可能緩沖容量很大,需要消耗更多的酸或堿才能達到規定的pH,酸性清洗的pH約為2左右,堿性清洗的pH約為12左右。
膜污染增大了膜過濾的阻力,甚至堵塞膜,降低了膜的過濾效率和膜產水量,同時提高了膜的清洗頻率,縮短了膜的使用壽命,增加了膜更換的次數,從而使膜組件的使用成本和運行成本大幅增加。因此,納濾膜清洗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