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清洗服務 - 陶氏_GE_海德能_東麗_世韓
反滲透膜被污染后的處理方法
發布時間:2025-06-03
反滲透膜污染會導致產水量下降、脫鹽率降低,及時采取科學處理措施對恢復膜性能至關重要。以下是針對不同污染類型的處理方式及預防要點。
一、污染類型判斷
處理前需先明確污染類型,常見污染包括:
有機物污染:膜表面附著黏性物質,進水段膜元件尤為明顯,產水流量下降同時壓差升高;
無機物結垢:碳酸鈣、硫酸鈣等晶體沉積,膜表面出現白色或黃色垢層,脫鹽率下降顯著;
微生物污染:膜表面形成生物黏泥,伴有異味,壓差快速上升且產水水質惡化;
膠體與顆粒物污染:淤泥或金屬氧化物沉積,膜元件進水端顏色變深,系統壓差增大。
二、針對性清洗方案
(一)物理清洗
水力沖洗:用預處理后的清水以較高流速沖洗膜元件,沖掉表面松散污染物,可正向與反向沖洗結合,減輕污染物在膜孔內的附著;
海綿球擦洗:對特定結構的膜組件,可采用海綿球物理摩擦去除膜表面沉積物,適用于膠體或顆粒物污染初期。
(二)化學清洗
根據污染類型選擇合適藥劑,需注意藥劑兼容性:
有機物污染:使用含表面活性劑的堿性溶液(如氫氧化鈉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復配),降解有機物并分散膠體,清洗時控制溫度與 pH 值在膜耐受范圍;
無機物結垢:采用酸性溶液(如檸檬酸、鹽酸)溶解垢層,通過螯合或離子交換作用去除鈣鎂離子,清洗后需徹底中和殘留酸液;
微生物污染:選用氧化性殺菌劑(如次氯酸鈉)或非氧化性殺菌劑(如異噻唑啉酮),破壞生物膜結構并殺滅微生物,避免長時間高濃度藥劑損傷膜材質;
混合污染:可先進行氧化性清洗破除生物黏泥,再用酸 / 堿溶液分步去除無機物與有機物,必要時采用分步清洗工藝。
(三)特殊處理手段
超聲波清洗:對污染嚴重的膜元件,可將其浸泡在清洗液中輔以超聲波震蕩,增強污染物脫離膜表面的效果,適用于頑固性結垢或膠體污染;
膜元件離線清洗:當在線清洗效果不佳時,將膜元件從壓力容器中取出,在專用清洗設備中進行強化清洗,可提高清洗液濃度與接觸時間,提升恢復效率。
三、清洗后性能恢復與檢測
清洗完成后需對膜系統進行通水調試:
低壓沖洗:用清水低壓沖洗膜元件,去除殘留清洗藥劑,避免藥劑對后續運行的影響;
性能測試:檢測產水量、脫鹽率及運行壓差,若指標未達預期,可重復清洗或調整清洗方案;
恢復性運行:初始運行時降低操作壓力與回收率,讓膜元件逐步適應,避免瞬間高壓導致膜損傷。
四、污染預防措施
強化預處理:優化前端過濾工藝,通過砂濾、碳濾或超濾去除水中懸浮物、有機物及微生物,降低膜污染負荷;
控制運行參數:避免長期超壓、超溫運行,根據進水水質合理設置回收率與流速,減少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積;
定期維護保養:建立周期性沖洗與化學清洗計劃,結合在線監測數據(如壓差、產水水質)預判污染趨勢,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水質監控與調整:對進水進行常規指標檢測,發現硬度、有機物含量等指標異常時,及時調整預處理工藝或添加阻垢劑、殺菌劑。
通過科學判斷污染類型并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可有效恢復反滲透膜性能。日常運行中強化預處理與規范操作,是降低膜污染風險、延長膜使用壽命的關鍵。